跟进式幼儿园园本教研指导
随着当前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幼儿园面临教师队伍年轻化现状所带来的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园本教研成为一种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与最可行的途径。然而,幼儿园的快速发展也带来管理队伍年轻化的趋势,新上任的业务干部虽然重视园本教研的意义和作用,但缺少有效组织园本教研的经验和方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区开展了针对幼儿园发展需求的跟进式教研指导工作,力求引领幼儿园业务干部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宗旨,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努力把幼儿园建设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带着这样的指导目的,我们走进了海淀区蓟门里幼儿园的园本教研。
海淀区蓟门里幼儿园是一所准备申报一级一类的街道园,所有教师都是聘任制,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0岁,年轻而有活力,热情又积极上进。她们的园本教研工作是在业务园长指导下由年轻的教研组长承担。教研组长由于刚承担教研管理工作不到一年,因此对园本教研的内涵和实质理解不深,组织教研活动的经验不够丰富。我们教研员对蓟门里幼儿园的园本教研跟进指导共实施了五次,包括三次观摩教研现场指导和两次教研活动前的备课指导。指导的重心在于帮助她们诊断教研现状中的主要问题,聚焦教研管理者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跟进蓟门里幼儿园的三次教研活动后的变化形象地描述为从收纳筐到多层收纳盒的过程。
第一次教研,美丽的收纳筐
之所以将她们的第一次教研活动比喻为收纳筐,是源于观摩后的整体感受。这次的教研活动是以组织教师观摩小班阅读活动及活动后研讨为主要内容。整个研讨活动氛围很热烈,教师畅所欲言,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是涵盖了很多讨论点,有“小班自主阅读的常规如何培养?”“活动的目标制定是否适合?”“活动的结构是否合理?”“教师的提问如何?”“运用了哪些教学策略?”……一个多小时下来,看似热烈的研讨活动只是教师间你说我说的平行交流,缺少的是教师经验的提升。这就像我们评价一个教师的教育活动,如果看到幼儿在短短三十分钟的活动中经验获得提升,我们就评价活动为有价值。一个教研活动也应以促进教师的经验提升为目的。
通过分析,我们帮助她们诊断出三个主要问题:一是缺少细致的教研方案做支撑;二是模糊了本次教研的目标和重点;三是忽视了教师专业能力和经验的提升。出现这样的问题,背后的原因是教研组织者对教研活动本质的认识不够,对教研活动组织的经验不足,特别需要手把手的引领。诊断出问题后,我们对其提出改进建议,要让教研活动有目标、有结构,需要精心设计下一次的教研方案。可尝试以下做法:首先要抓准教师组织阅读活动的共性问题,来确定当次的教研目标;其次要围绕目标设计合理的教研活动,推进结构以引领教师互动与交流;三是要分析教师已有经验和理论水平,预设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教师反思提升;最后要设计观摩活动记录表,引发教师有重点地思考。
第二次教研,有隔断的收纳盒
针对以上改进建议,我们以面对面指导的方式与蓟门里幼儿园进行了共同备课,特别针对第二次教研活动方案和教师观摩活动记录表进行了指导。在现场教研的观摩中,我们发现教研过程的确有了很明显的改变,主持人的思路清楚了,目标明确了,重点突出了,提问也变得有针对性了,但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新问题:研讨氛围积极主动本是教研现场的亮点,调整过后的氛围怎么不热烈了?而且明显感觉到教师们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反应淡漠,好像没的可说了。整个教研活动的研讨过程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看到这样的活动现场,我们教研员也马上反思自己的指导行为,并请教研组长在下面了解教师针对教研活动中的提问和观察记录表的使用有哪些真实的感受。通过对教师反馈的分析,我们了解到问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