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1十3)”课程模式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以 “(1十3)”课程模式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促进幼儿全语言发展的实验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教育对象、具体教育环境、 具体教育内容采取的相应的教育措施。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得追求,但并不是说素质教育星一个空洞的口号、一个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素质教育植根在现实教育的泥土之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陈鹤琴的“活教育”都是对素质教育的成功探索。素质教强调的是以人为对象、以人的自身发展为目标的“活教育”,是把幼儿看作能动的主体,根据幼儿自身的个性发展为最终脚点。它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丰富的过程,是以幼儿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面向全体幼儿的教育。
语言是思维和想象的载体,语言是思维和想象的外衣,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语|言是心理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人的基本学习活动中,没有比掌握语言更为重要的。巴尔博士认为:幼儿教育必须自小从教好语言做起,因为语言是幼儿掌握知识的工具。所以应当尽早地教给孩子、训练孩子的头脑,使孩子莫错过最好的语言期。幼儿能正确、准确地运用语言意味着能正确地思考。
当今世界科技飞跃发展,竞争异常激烈,只有具备了优秀的语言运用能力,并带动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才能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需求,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在现代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幼儿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证明:一个人掌握语言的最佳期是婴儿期,如果这个时期给予科学语言信息刺激和训练,早期教育获得的信息将会像血肉一样扎根在脑内,长期发挥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
因此,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在“九五”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园继续参与了由中央教科所承担、张学琴老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 “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子课题“幼儿素质教育课程资源整合研究”的研究,确立了“以‘1 +3’的活动课程模式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促进幼儿全语言发展”的研究课题。
二、实验目的与假设
一、课题的内涵
所谓“1十3”活动课程”,其中“1”为幼儿的探究活动,“3”为三大课程活动,即生活学习活动、环境学习活动和学科(领域)的学习活动。
“全语言发展”,也可以叫作“整体语言发展”,主要是指幼儿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以及语言思维的潜能开发和全面发展。本课题拟定以幼儿全语言发展为切人点,以“1十3”的活动课程模式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促进幼儿全语言发展。
二、实验目的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以语言教育为手段、为龙头,发挥语言教育整体功能,通过生活、环境、学科(领域)整合的主题探究活动,让幼儿在自主选题、自主观察、主动学习、合作建构的探索过程中,在语言经验的学习、交流、使用中,语言素质和潜能(兴趣、倾听、表达、 阅读能力等)及非语言素质和潜能(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想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得到充分开发和迅速提高,从而促进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
三、实验假设
1.如果此项课题研究成功,我园将会形成以“1十3”活动课程模式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为特色的园本课程。
2.通过课题研究将进一步提高教师课程资源整合意识,理清整合的基本思路,进一步依据幼儿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依据幼儿个性心理形成、发展的规律去开发整合课程的资源体系。
3,改进教师在职培训的内容结构,提高教师理论和业务水平及科研能力,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4,从发展幼儿的全语言入手,通过“1十3 ”的活动课程模式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让幼儿在自主选题、自主观察、主动学习、合作建沟的探索过程中,获得基础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实验对象、方法与步骤
(一)实验对象:全园大中小二百余名幼儿。
(二)实验方法:依据实验方案的要求,结合幼儿素质教育探究活动课程的主题网络内容,以直观教学法和散点教学法为主,同时采用行动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及经验总结法。
(三)实验步骤:
1 .2002年7月” 8月,实验的准备阶段
(1)深人学习和理解总课题组下发的《幼儿素质教育课程资源整合方案》一一课程资源的收集及整合利用,理解三大资源系统在幼儿探究活动中的作用,明确主题探究活动的操作流程。
(2)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制定实验方案以课题的指导思想为理论,以1十3的活动课程模式为主要课程模式,以《说话、识字、阅读》教材和《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指导》教材为主要实验内容,从资源整合的角度、以主题的形式展开课程,将幼儿自主的探究活动作 为研究的重点。
(3)培训教师,确立子课题的研究任务,撰写子课题的研究方案,进行子课题的前测和开展初步的实验工作。
2.2002年9月---2004年8月。实验实施阶段
(1)依据幼儿素质教育主题探究活动课程的规划思路,将主题探究活动分为三个阶段依次开展。(主题形成阶段、主题研究阶段、 成果交流阶段)
(2)进行实验阶段测试,总结实践经验,写出阶段总结。
(3)定期召开专题研究会。
3.2004年8月” Z 005年8月,成果汇报及实验结题阶段
(1)完成实验后的相关测评工作。
(2)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3)完成结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实验实施过程
(一)在丰富和优化幼儿一日生活中,体现“整体语言发展”的原则
人类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来源干生活世界的需要,幼儿的学习更脱离不了他们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是他们的学习之源。为了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只注重集体活动,忽视日常生活活动对幼儿的培养和教育的现象,教师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我们对幼儿的一日生活做了认真、细致的安排。把一日活动的教育内容分散到各个环节中。在日常活动中,通过生活趣味点名、生活游戏、区域活动、生动的环节活动等,渗透语言教育内容,并让 幼儿明白生活活动中的规则。
1.生活趣味点名: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前,幼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教师为他们提供的图片名卡,幼儿将自己选择的图片名卡作为这个主题活动阶段中的名字,无论在生活趣味点名中,或者在日常同伴呼唤中被点到名字的幼儿都会神气活现的答“OK !”同时会做出相应的动作和拓展出美丽的语言,如:《春 天》的主题活动中:“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春光明媚”“春风拂面”“春雨如油…‘春风得意…‘春意盎然”“春色满园”等词汇都成了孩子美妙动听的名字,他们非常开心,特别喜欢同伴喊自己的名字。 在教师为他们创造的生活趣味点名的境界中,孩子的表现力得到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词汇得到了丰富;动作得到了发展;感受力得到了锻炼;情操得到了陶冶;同时思维和想象等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2,生动的生活环节活动:我们在幼儿素质教育课程资源整合的研究中,让生活活动游戏化、趣味化,让行为规范化,礼貌用语常规化,同伴相处和谐化,动手动脑并重化等。
(1 )在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衔接中,教师都要出示图文并茂的环节名卡。一方面让幼儿知道自己将要干什么,另一方面让幼儿知道根据环节的规则去做什么。教师通过这样的书面语言信息传递,给孩子起到了一个积极暗示的作用,从中给孩子搭起了一座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之间的桥梁,还达到了生活教育的目的。
(2)每天饭后孩子们散步在绿色环保的环境中,孩子们都会向树木、花草、玩具等上面的双语标志产生兴趣,都会对他们进行观察和问候,教师还会利用幼儿的好奇心不断地为他们提供新异刺激的活动氛围,引起幼儿对生活活动的兴趣,唤起幼儿求知欲望的动机 和愿望。如:孩子在散步的过程中,还能听到植物讲解员在进行各种树木、花草植物的介绍,这是通过教师参与引导点拔后的结晶。
(3)在生活环节中融人教育内容。如,进餐(包括吃点心),教师通过播放儿歌、配乐诗朗诵、童话故事,帮助幼儿驱除了体力和脑力的疲劳,同时又让幼儿观察桌子中间摆放的一张图文并茂的食谱名卡,恰如给幼儿中餐增加了一道营养素。幼儿通过礼貌用语和食谱名字打招呼,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惯的形成,有利于创造愉快讲餐情绪的氛围,不仅使幼儿语言得到了发展,食欲也得到了增加。从而,图文并茂食谱名卡弗当了幼儿进餐的监督员,时刻提醒着幼儿文明用餐。
3主题探究性的区域活动:我们创设了图书角、问题树、广播 、信息站、语言区、环境解说员等,利用图书角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利用问题树锻炼幼儿的质疑能力;利用信息站拓展幼儿的知识面;利用广播角训练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利用语言游戏让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如:在语言区域,我们投放了语言棋,比赛双方通过猜拳比赛吃棋(棋为字卡),谁最先吃完对方棋,谁就是“吃 棋大王”。安排环境解说员将大家收集的资料进行很好的互动交流。通过这样有趣的语言游戏,不仅达到了识字、阅读的目的,更加 增添了幼儿的乐趣,使他们在无意识中发展了语言,
(二)依据主题网络内容|以1十3的活动课程模式开展主题探 究活动
1,活动室-----主题形成的区域
我们的电脑室、阅览室、科学室、建筑室不仅为幼儿发展空间提供条件,而且为帮助幼儿建立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经验、能力和情感 提供了依据。在《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的主题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兴趣 ,孩子们分室活动:有的在建筑室与同伴共同搭建自己的家;有的在科学室操作家庭周围环境的标志和摆放家庭居室中的陈设;有的在电脑室操作鼠标,调拼不同年龄人的图像和家庭陈设;有的给自己心目中的家人排排队;还有的在阅览室进行“夸家人”的活动。个个兴趣都非常浓厚,他们在边玩边学、玩中学、学中玩、学玩结合中, 丰富的想象力展开了翅膀;情感的闸门情不自禁地打开;语言中流露出孩子们的天真幼稚。老师观察发现:阅览室里的不少小朋友都在与同伴交流对自己妈妈的看法。有的夸妈妈好;有的说妈妈不好。由于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反映出的是幼儿实际生活;由于活动的空间宽松自然,从而激发了幼儿的真情告白。“我的妈妈, (夸妈妈)(背后说妈妈)幼儿自发生成的主题渗透到了教师预设的《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的主题网络中。
2,充分开发利用活动资源,挖掘整体语言发展的源泉
(1)资源是主题活动内容的源头
例:我园小一班的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丁一个圆,问:“小朋友,你们想一想,这个圆可能是什么?”结果在两分钟内,小朋友说出了几十个不同的答案,有的说可能是太阳,有的说可能是轮胎,有的说可能是盘子……但把这个同样的内容拿到了小二班问时,两分钟过去 了,没有幼儿发言。这个实验说明,收集过资料的幼儿学习更主动。
(2)资源是挖掘幼儿语言的源泉
在每个主题开展前,我们会发给每位家长一封资源收集通知,要求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与主题有关的资料并填写资源收集通知。 当资料收集后教师在对其进行加工整理供幼儿间互阅。于是,孩子们有了丰富的说话源泉为后面的主题研究阶段做好了铺垫。如:在我们开展的“太空的奥秘”主题活动中的关于“九大行星”的研究时, 孩子们丰富的太空知识让老师们惊叹不已!有的说:“这是我和爸爸收集的水星的资料,其实水星上没有一滴水,它是一个干枯死寂世界”有的说:“这是我和妈妈一起收集的九大行星运行轨道_,原来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
(3)创设自然宽松的良好语言环境,激发幼儿语言交流的欲望
①良好的语言情境能激发幼儿语言交流的欲望
当幼儿置身于一定的语言情境中时,他们说话的欲望也会很强烈。如:在“采访小朋友”的活动中,老师为每位小记者都准备了一张记者证和采访记录单,同时也在教室里搭起了“森林动物王国”的大门,在“森林动物王国”里有许多的“小动物”。于是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幼儿强烈说话的欲望。他们纷纷模仿着电视里记者叔叔和阿姨的样认真地采访起来。可是每位动物小记者该怎样有礼貌地去采访,采访小动物时应该说些什么,都值得幼儿去思考、去探索。通过这次的采访活动提高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②零距离科学实践中迸发出语言发展的火花
例:七色光一一吹肥皂泡,幼儿的情绪很快调动起来,半个小时不到,幼儿就可以讲出制作肥皂泡的过程,还用语言描述出泡泡的形状、泡泡的颜色、泡泡的美丽和孩子自己的想象。如:“又大又美的七色光!”“晶莹透亮的泡泡!”“我把它吹上天,让它在空中飞舞。” 让它在空中消失“等语句。孩子通过做的过程,不仅懂得了一些科学知识,发展了想象力,丰富词汇,还使得心情舒畅,增进了健康,真是一举多得!
(4)操作给创作带来灵感
幼儿的自主学习更多的是与材料的互动i操作材料会告诉幼儿做什么,启发幼儿想什么,促进幼儿掌握什么。我们为幼儿精心提供操作材料,使教育目标蕴含其中。例如:在仿编儿歌《圆圆圆》中。 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模仿儿歌的操作材料,然后让幼儿在教室里寻找事先放好的圆形物体卡片,替换原有儿歌中的物体形象,从而仿编出新的《圆圆圆》。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原本对仿编儿歌没有任何的径验,而只是通过一张操作卡片,使幼儿学会了仿编儿歌。仿编结束后,我们还请幼儿向同伴或老师介绍了他们仿编的《圆圆圆》。通过别人的肯定与赞赏从而让幼儿体验了仿编儿歌的快乐情感。
(5)合作学习,是语言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
在研究过程中,团队合作,分享研究成果,已经成为我们教育组织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孩子们参加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展示成果只是主题探究活动中的一个过程,我们注重的不是孩子们研究成果的水平,而是注重他们是以怎样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自己团队的研究成果,以寻求更好的展示、交流的方式方法。在这一活动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寻找合作伙伴,面对面地述说自己的发现、想法和问题,大家共同分享经验,体验探索的乐趣,那种探究发现的成就感溢干言表。
(三)家园共育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对散居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开发社区幼儿教育活动中,我园以幼儿综合素质教育为基本形式,组织了“升旗仪式”“超市购物大活动”“寄信件活动”等。在开展《幼儿素质教育课程资源整合》的研究中,我园以“亲子健身乐活动” 猜谜摸奖活动…‘最佳家庭伙伴赛活动““最佳家庭模特乐翻天大赛 活动…‘家庭综合素质展示活动”“友情信箱回音壁活动”“谈家长有育儿误区中的活动讲座”等,每次活动不是在社区开展,就是借助园外学校场地(南京体育运动学校、南京公安学校)共同开展这些大型活 动。如;我园充分利用现有的绿色大自然环境与家庭“变废为宝”的资源收集大会,对全园家庭组织了一场大型绿色环保互动活动。大 班:《家居生活》、中班:《品味生活》、小班《温馨生活》、托班:《我的家》。这一系列活动,我们不仅仅是为激发家长智慧、增进孩子与家 之间感情而搭建的一个大舞台,提供的一个无限的空间;不仅仅是让家长在大舞台上为自己孩子穿针引线,在无限空间中教孩子学会锄草犁田,帮助孩子发展完善人格,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找出家长中间蕴藏的教育资源,找出家庭情感的背景,找出父母对子女的关注程度。为我们的主题《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活动,延伸出更有价值的研究信息。活动中每个家庭在放松状态下,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地去想象,去体验情怀。利用自己的巧手将手中的废物变成宝贝,“化腐朽为神奇”的镜头出现在江苏少儿频道节日中。诵讨家园交融活动,使孩子们之间、孩子与教师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社区 与幼儿园之间,相互熟悉、相互了解,从而建立了感情、亲情、友情。 同时激发了家长参与幼儿园组织各类活动的意识和活动的愿望。并积极主动的撰写活动后的感想,投人到天界幼儿园月小报《幼儿天地》之中,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效果分析
经过两年的实验,我们在语言教育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出了评价,在实验前期和实验后期抽取了35名幼儿,分七个项目进行逐个测查。
表1:实验前后幼儿语言发展情况测查表
项目 |
普通话 |
交流愿望 |
问题问答 |
表达能力 |
级别 |
好 |
中 |
差 |
好 |
中 |
差 |
好 |
中 |
差 |
好 |
中 |
差 |
前测35人 |
6 |
21 |
8 |
12 |
23 |
0 |
11 |
16 |
8 |
11 |
22 |
2 |
后测35人 |
32 |
3 |
0 |
30 |
5 |
0 |
28 |
7 |
0 |
27 |
8 |
0 |
X检查 |
X2 =39.3 |
X2 =29.3 |
X2=14.08 |
X2=21.32 |
显著性 |
P<0.01;X2(df)0.01=4.605 |
表2:实验前后幼儿语言发展情况测查续表
项目 |
表达能力 |
掌握词汇 |
语言思维 |
级别 |
好 |
中 |
差 |
好 |
中 |
差 |
好 |
中 |
差 |
前测35人 |
12 |
18 |
5 |
8 |
14 |
13 |
10 |
17 |
8 |
后测35人 |
30 |
5 |
0 |
26 |
9 |
0 |
31 |
4 |
0 |
X检查 |
X2=20.06 |
X2=23.6 |
X2=26.8 |
显著性 |
P<0.01;X2(df)0.01=4.605 |
(一)从表1~2中可以看出,各项X2值远远大干4.605,差异性非常显著。幼儿的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均好的幼儿比较多。
(二)此外,幼儿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对文学的求知欲望、观察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三)研究表明,两年的实施过程也使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教师们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逐渐树立了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在实施过程中老师能边做边思考,积极撰写总结、反思材料和论文。
(四)在实践中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1十3”的活动课程模式的认识,即以主题探究专题研究为主线,将探究的基本内容融入三大活动中,以生活、环境、学科领域的学习活动展开探究活动。生活探究活动将幼儿探究活动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保证了幼儿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已有经验的发挥,有利于生活资源的整合;环境探究活动将幼儿的探究活动与多种环境密切结合,保证了幼儿在与多种环境相互作用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环境资源的整合;学科领域的探究活动将幼儿探究活动与幼儿认知心理和个性心理发展紧密配合,保证了幼儿认知发展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两年多的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开题初的假设是科学合理的,通过课题研究,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展示了才能,教师利用各种形式将幼儿的学习生活游戏化、趣味化,发展了幼儿的协作精神,训练了幼儿双手的灵巧,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操作创新能力大大提高。不仅如此,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还提高了我园的办园质量,提升了社会声誉。目前,慕名到我园就读的幼儿日益增多。
六、主要成果
我们先后编写了优秀活动案例、亲子活动实例集、语言游戏册、 教材创编集、教案集、论文集、活动资源手册、研究报告及实验笔记 o
七、问题与思考
1.实验教师的科研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现阶段的实验中, 我们深感由于教师的观念还未完全转化,实践水平还不够高,理论水平还有所欠缺,给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带来了困难。今后将多给他们学习理论的机会,加强实践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为下一步研究工作做好难备。
2.目前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教师要进一步明确幼儿语言教育的目的、任务、途径、内容,进一步明确不能仅仅重视单纯的教材和语言知识,而是要进一步重视和进行语言素质及能力的培养,我们要用行动研究法结合教育实践法,使孩子们在学中乐,乐中学,学在趣味中,乐在创造中。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 《面向21中国基础教育课
程教材改革研究》研究成果------ 江苏省南京市天界幼儿园——陈培英 苏敏 )